恢复窄屏
西安市2016年三季度就业状况分析及近期就业形势预判
发布时间:2016-10-09    来源: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市本级和区县人力资源(人才)市场,统计的求职登记和职业供求信息,结合对纳入本市失业动态监测的120家样本企业的就业岗位变化情况,我们对2016年三季度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短期我市的就业形势进行预判。

一、三季度就业市场情况

1.招用工情况

2016年三季度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岗位需求数量大于求职人数,不分职业(岗位)的综合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表明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约为1.26,与二季度1.15相比,求人倍率小幅增大,需求略大于供给。需求人数较上季度上升了5.88%,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91%;求职人数较上季度下降了2.98%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劳动力市场呈现需求增大、供给方减少的态势。

企业招聘岗位较为集中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建筑业五个行业,用人需求比重约为58.94%。与上二季度相比,除制造业建筑业人员需求减少2.360.85外,其它三个行业人员需求均有所增加。

从产业需求状况来看,三季度与二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人员需求比重分别下降1.651.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人数比重有所上升,上升了3.17个百分点。 

2.求职者情况

三季度,求职人员按照身份类别划分,数量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新成长失业青年约占26.24%,较二季度增加了2.25百分点;本市农村人员约占23.79%,较二季度减少了2.57;就业转失业人员约占12.17%,较二季度减少了1.41。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数量较二季度增加了8.94个百分点。

从文化程度方面看,三季度企业对大学和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员需求量较大,其求人倍率分别为1.741.42

3.重点企业动态监测情况

根据对纳入失业动态监测的120家样本企业三季度就业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对比,9月末,120家失业动态监测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为183634人,较1月初的5018人减少2.66%。今年前三季度监测企业岗位减少幅度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减少4.87%(减少5310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减少4.58%(减少404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减少3.18%(减少130人);企业岗位增加幅度最大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幅4.37%(增加92人)。

从监测企业注册类型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监测岗位总数减幅最大,前三个季度累计减岗比例达10.15%。从企业规模来看,企业岗位减幅最大的是企业规模为500人以上的企业,前三季度累计减岗6564个。500人以下的企业就业岗位前三季度均有所增加,增加数量最大的是300500人规模的企业。

20161—8月份,我市每月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在1万人左右,并逐月增加,8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最多,达到10376人。

4.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情况

截至20169月,我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21笔,7434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06.21%。同比下降5.14%。直接扶持人数4521人,带动就业人数28756

5.主要就业指标数据情况

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计的主要就业指标数据如下:

1)登记失业率。截至9底,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该数据按季度统计)。

2)登记新增就业人数。截至9月底,我市新增就业人数为94795人,同比增加3078人,同比增加3.36%,完成全年任务的86.18%,新就业人员中被企业吸纳人员占新增就业人数46.8%左右,自主创业人员约占26.21%

3)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截至9月底,我市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944人,同比增加2048人,同比增加4.89%

4)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截至9月底,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848人,同比增加510人,同比增加3.33%

通过三季度及相关就业数据的分析,我市近期就业工作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稳定,求人倍率为1.26左右,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小微企业就业岗位持续保持增加;二是重点监控企业就业岗位数与年初相比总量减少2.66%,虽变动不大,但结合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中型以上企业就业岗位短期内增加的可能性较低;三是我市登记失业率处于可控范围,低于4%;四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良性增长。

二、2016年第四季度全市就业情况预判

根据前三季度就业情况的相关数据,我们预判第四季度全市就业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截至8月底,我市户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报到登记17844人,其中登记后实现就业7055人、入伍30人、升学830人、出国1095人、未就业8834人。报到登记人员就业率为50.5%8月份为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报到阶段,未就业人数较高属于正常情况。考虑到隐形就业、非正规就业等因素,实际未就业人数应少于登记人数,但是短时间内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时上岗就业还存在较大的压力。

(二)制造业就业岗位增加乏力

1—9月份,重点监测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减少岗位5310个,而1—8月份工业投资总额同比下降23.3%,虽然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主营收入增长16.2%,我们预判短期内制造业不会出现显著的就业岗位增加,并存在继续小幅减少的可能。

(三)建筑业岗位有企稳增加的趋势

1—8月,由于我市地铁56号线开工建设及新的一批城市道路及地下管网工程启动投资,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2%,同时全市在建施工项目同比增长21.2%,建筑业岗位需求会有增加的趋势。

(四)餐饮、传统商贸业仍有就业岗位减少的可能

1—8月,餐饮行业收入同比下降1.9%,考虑到人员工资、物价、房租等成本刚性增加,餐饮行业的实际利润下降会超过1.9%,加之目前互联网销售对包括餐饮、传统商贸行业的影响,我们预判这两个行业还会出现就业岗位减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