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面临新挑战
恢复窄屏
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培训10万农民工
发布时间:2016-06-03    来源:西安日报

本报讯(记者 顾荣)我市农民工总量5年增加了28万人,到2015年已达130万人。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农民工工作会上获悉的。


5年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约2亿元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重点实施扶持我市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返乡创业“七项行动计划”。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工技能。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农民工总量从2010年的102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30万人,增加28万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人数由2010年的35.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87.96万人,增加52.66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训农民工32.5万人。

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也得到了更好的维护,月平均工资由2010年1576元增加到2015年2864元,增加了45%,被拖欠工资的比重由2010年1.4%下降到2015年0.8 %,下降了0.6%。5年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协调处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400余起,共为2.67余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约2.02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105.82万人,进城落户农民工91.7万人。


农民工技能短板亟须补齐

市人社局局长李宁君认为,目前,我市农民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首当其冲就是就业挑战。一个时期内,我市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格局基本不变,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给农民工总量增长带来压力, 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增长将快于对普通工的需求增长,我市接受各类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只占30%左右,就业难、招工难,“两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成为常态,农民工技能短板亟须补齐。

技能偏低、缺乏住房和较难落户,正在成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的主要障碍。缺乏技能是农民工难以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要问题,没有技能的农民工很难在城市站稳脚跟。农民工落户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还难以享受平等的城市公共服务。

此外,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拖欠工资甚至欠薪逃匿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工资收入水平、参加社会保险比例相对较低;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引发的劳动争议较多。


每年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

李宁君表示,我市将继续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近就地就业和鼓励返乡创业,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建立农村科技专业导师队伍,打造一批支持农民工农村科技创业的“星创天地”。组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综合计划,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十三五”期间,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

维护权益方面,逐步探索使用社保卡实现农民工实名制工资支付,加强对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管,实施精准管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至2020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参保率达90%以上。开展我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同舟计划”,重点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以建设项目形式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推行农民工按城镇职工待遇参加失业保险,失业后统一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管理,与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同等失业保险待遇。

同时,进一步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大力推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城镇落户,推动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持居住证享受规定的公共服务。以农民工集中的区域、行业为重点,着力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范围,最大限度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平等融入社会。